【陈情表原文全篇】《陈情表》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,旨在陈述自己因祖母年老多病、无人奉养,无法应召出仕的苦衷。全文情感真挚,辞意恳切,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抒情散文之一。
一、
《陈情表》以“臣以险衅,夙遭闵凶”开篇,讲述了作者自幼丧父、母亲改嫁、祖母抚养成人等悲惨经历,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与责任。文中多次强调“孝”字,认为“乌鸟私情”、“愿乞终养”,请求皇帝体谅自己的处境,允许自己暂不赴任。文章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体现了儒家“孝道”思想,也展现了李密的忠君之心。
二、原文结构分析(表格形式)
段落 | 内容概要 | 情感表达 | 主旨 |
第一段 | 自述早年遭遇:父丧、母嫁、祖母抚养 | 悲痛、哀伤 | 表达自身命运多舛 |
第二段 | 祖母年迈,病重需人照顾 | 愧疚、无奈 | 强调不能离开祖母 |
第三段 | 提及朝廷征召,但因祖母病情而无法应命 | 忠诚、矛盾 | 表明忠君与尽孝之间的冲突 |
第四段 | 再次强调“孝”为立身之本,请求宽恕 | 坚定、恳切 | 请求皇帝理解并体恤 |
结尾 | 表示愿以生命报答皇恩,但当前只能尽孝 | 忠诚、感恩 | 呼吁理解与宽容 |
三、艺术特色
1. 情感真挚:全文情感层层递进,从自身遭遇到祖母病情,再到对朝廷的忠诚,情感真实动人。
2. 语言质朴:用词简洁,无华丽辞藻,却能打动人心。
3. 结构严谨:层层铺垫,逻辑清晰,情感自然过渡。
4. 伦理观念突出:贯穿“孝”与“忠”的双重道德标准,体现儒家思想。
四、历史背景
《陈情表》写于西晋初年,李密因拒绝晋武帝的征召而作此表。当时朝廷重视人才,但李密因祖母年老,不愿弃养而拒绝出仕。此文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“孝道”的高度重视。
五、结语
《陈情表》以其真挚的情感、深刻的伦理思考和严密的逻辑结构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是李密个人情感的倾诉,也是古代社会对“孝”与“忠”关系的深刻诠释。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