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呼尔而与之解释呼】一、
“呼尔而与之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原文为:“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用轻蔑的态度呼喊着给予别人东西,即使是路上的行人也不会接受;如果用脚踢着给,连乞丐也不会接受。孟子通过这个例子说明,人的尊严和人格是不可被践踏的,即便是施舍,也要有尊重和诚意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呼尔而与之”可以引申为一种不尊重他人的方式,即使是在给予帮助或资源时,态度不当也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反感。因此,无论是在人际关系、职场交往还是社会互动中,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,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出处 | 原文 | 含义 | 引申意义 | 现实应用 |
呼尔而与之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 “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” | 用轻蔑的态度呼喊着给予别人东西 | 表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方式 | 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以轻视态度对待他人 |
呼 | 呼喊 | —— | 叫喊、呼唤 | —— | 用于表达命令或不尊重的语气 |
与 | 给予 | —— | 供给、给予 | —— | 表示施与,但需注意方式 |
之 | 代词 | —— | 指代对象 | —— | 指代接受者或被给予的对象 |
三、结语
“呼尔而与之”不仅是一个古代典故,更是一种对人性尊严的提醒。它告诉我们,在给予他人帮助或资源时,态度和方式同样重要。真正的善意,应该包含尊重与真诚,而非居高临下或轻蔑的态度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