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假道于虞而伐虢文言文的意思】一、
“假道于虞而伐虢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,是一则著名的典故,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借别人的名义或途径,达到自己的目的,尤其是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。
故事的背景是:晋国想要攻打虢国,但因为两国之间有山川阻隔,无法直接进攻。于是晋国向虞国借路,承诺事成之后分一半土地给虞国。虞国的君主贪图利益,答应了晋国的请求。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后,回师时也顺手灭掉了虞国,夺走了虞国的土地。虞国因此被后人称为“贪小失大”的典型例子。
这则故事不仅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权谋手段,也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利而忽视大患,同时强调了诚信与远见的重要性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解释
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假道于虞而伐虢 | 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 |
晋欲伐虢,先赂虞,使假道 | 晋国想攻打虢国,先贿赂虞国,让其借路 |
虢亡,虞必从之 | 如果虢国灭亡,虞国也必定随之灭亡 |
虞公弗听,遂取虢 | 虞公没有听从劝告,最终被晋国攻占 |
三、成语释义与引申意义
成语 | 释义 | 引申意义 |
假道于虞而伐虢 | 借路给敌人,却让敌人趁机灭掉自己 | 比喻表面合作,实则利用对方达到目的,最终反受其害 |
贪小失大 | 因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 | 警示人们要有长远眼光,不可只顾眼前利益 |
四、历史背景与现实启示
- 历史背景:春秋时期诸侯争霸,国家间关系复杂,联盟与背叛频繁。
- 现实启示:
- 在人际交往和商业合作中,要警惕“假道”行为,避免被利用。
- 要有战略眼光,不被短期利益迷惑。
- 诚信是建立长期关系的基础,一旦失信,后果严重。
五、结语
“假道于虞而伐虢”不仅是古代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,更是一个深刻的处世哲学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诱惑与利益时,要保持清醒头脑,坚守原则,才能避免陷入“假道”陷阱,从而保全自身利益与尊严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典故在现代管理、外交或人际关系中的应用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