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观刈麦原文】《观刈麦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,描写农民在酷热的夏天割麦的艰辛劳动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生活的艰难。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。
一、
《观刈麦》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场景,描绘了农人劳作的辛苦与不易。诗中不仅表现了农民在烈日下割麦的艰辛,也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贫困与无奈。同时,诗人以自责的态度表达了对自身生活优渥的反思,体现了其关心民生、同情百姓的仁爱之心。
二、原文节选(部分)
> 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
> 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> 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。
> 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> 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
> 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
> ……
> 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三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白居易 |
朝代 | 唐代 |
体裁 | 叙事诗 / 五言古诗 |
主题 | 农民劳作艰辛、社会贫富差距、同情百姓 |
创作背景 | 唐代中后期,社会矛盾加剧,民生困苦 |
语言风格 | 朴实自然,富有画面感 |
情感基调 | 悲悯、自责、同情 |
代表诗句 | 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、“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” |
四、简要分析
《观刈麦》以白描手法展现了农民在酷热天气中辛勤劳作的场景,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。诗中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形象地刻画了农民在高温下的辛苦,令人动容。结尾处“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”则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内心的自责,体现出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。
五、总结
《观刈麦》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、表达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。它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记录,也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批判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,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与奉献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