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雍正皇帝执政多少年】雍正皇帝,名爱新觉罗·胤禛,是清朝第五位皇帝,也是康熙帝的第四子。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对清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学生在学习清朝历史时,常常会问:雍正皇帝执政多少年?
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出发,结合具体数据,总结雍正皇帝在位的时间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概述
雍正皇帝于1722年12月27日正式即位,改元“雍正”,标志着他正式成为清朝的皇帝。他在位时间为13年,直至1735年9月29日去世为止。
这13年中,雍正皇帝以其勤政、务实的风格著称,被称为“千古一帝”之一。他推行了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废除贱籍等政策,极大地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。
二、雍正皇帝执政年份一览表
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备注 |
| 雍正 | 1722年12月27日 - 1735年9月29日 | 在位13年,实际执政约12年零9个月 |
> 注:由于雍正皇帝是在康熙帝去世后继位,因此他的在位时间从1722年12月27日开始计算,而此前的“康熙六十一年”为康熙帝在位的最后一年。
三、总结
雍正皇帝执政共13年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。他在位期间虽然时间不长,但其改革力度之大、影响之深远,使其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对于学习中国历史的人来说,了解雍正皇帝的执政时间不仅有助于掌握清朝政治史的基本脉络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清中期社会变革的背景与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或具体政策,可参考《清世宗实录》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