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坐观成败典故

2025-11-14 10:19:19

问题描述:

坐观成败典故求高手给解答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4 10:19:19

坐观成败典故】“坐观成败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对事情的发展持旁观态度,不主动参与或干预,只冷眼旁观,等待结果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,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缺乏责任感、不作为的人。

一、典故来源

“坐观成败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段记载。当时,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,韩信在楚汉相争中曾多次观望局势,未及时出兵援助刘邦,后被刘邦指责为“坐观成败”。这一行为被视为缺乏忠诚与担当的表现,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关系。

此外,在《左传》等古籍中也有类似表达,如“坐视其败”,意指在他人失败时袖手旁观,不施以援手。

二、成语含义

项目 内容
成语 坐观成败
拼音 zuò guān chéng bài
含义 形容人在面对事情发展时,采取旁观态度,不主动介入,只等待结果。
出处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用法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不负责任、不作为。
近义词 袖手旁观、漠不关心、置身事外
反义词 积极应对、挺身而出、奋勇向前

三、现代应用与启示

在现代社会,“坐观成败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例如在职场中,有些人面对团队危机时选择沉默;在公共事务中,有人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。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个人成长,也可能导致集体利益受损。

因此,成语“坐观成败”提醒我们:在面对问题时,应积极思考、勇于承担,而不是一味旁观。只有积极参与、主动作为,才能推动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四、总结

“坐观成败”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行为态度。它警示人们不要在关键时刻退缩或冷漠,而应具备责任感与担当精神。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中,积极行动都比消极旁观更有价值。

通过了解这一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度,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