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是什么】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篇的一则古代文言短文,讲述了东汉时期陈寔(字仲弓)与其友人约定同行,但友人未按时到达,陈寔因此不等而离去的故事。文章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古人讲诚信、守规矩的品德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信用的重视。
一、
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关于守信与失约的故事,强调了“信”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。文中主人公陈太丘(即陈寔)因友人迟到而选择先行离开,体现了他为人正直、讲究礼节的性格特点。同时,故事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时间观念和承诺的重视。
二、原文展示
原文如下:
> 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,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三、内容解析表格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 |
| 作者 | 刘义庆(南朝宋) |
| 背景 | 东汉时期,讲述陈寔与友人约定出行的故事 |
| 人物 | 陈太丘(陈寔)、友人、陈元方(陈寔之子) |
| 主题 | 守信、礼貌、诚信的重要性 |
| 情节 | 友人未按时赴约,陈太丘先行离开;陈元方反驳友人的无礼行为 |
| 语言风格 | 简洁明了,富有哲理,多用对话形式 |
| 寓意 | 强调做人要守信、有礼,否则会失去他人尊重 |
四、结语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虽短,却蕴含深刻道理。它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,更是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。在现代社会中,诚信与礼貌依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,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