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,《一课一练》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辅助教材。这本书以每节课为单位,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,提高解题能力。然而,很多同学在完成练习后都希望能及时核对答案,以便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。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其中的一些题目。
选择题部分
选择题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,也是检验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。例如,在第一单元“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”中,有一道关于多项式乘法的选择题:
题目:计算 (a+b)(a-b) 的结果是?
A. a² + b²
B. a² - b²
C. 2ab
D. ab
正确答案是 B. a² - b²。这是基于平方差公式的应用,即 (a+b)(a-b) = a² - b²。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基本代数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。
填空题部分
填空题则更注重细节和计算的准确性。比如,在第二单元“分式”的练习中,有这样一道题:
题目:若分式 \(\frac{x+3}{x-2}\) 有意义,则 x 的取值范围是?
正确答案是 x ≠ 2。因为当分母为零时,分式无意义,所以必须排除使分母为零的情况。这道题提醒我们,在处理分式问题时,一定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这一条件。
解答题部分
解答题通常需要学生展示完整的解题过程,这对逻辑思维能力和书写规范都有较高的要求。例如,在第三单元“一次函数”的练习中,有一道涉及函数图像的问题:
题目:已知一次函数 y = 2x + 3,画出其图像并求出该函数图像与 x 轴、y 轴的交点坐标。
解答过程如下:
1. 根据函数表达式 y = 2x + 3,可以确定斜率为 2,截距为 3。
2.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找到点 (0, 3),然后根据斜率向上移动 2 单位,向右移动 1 单位得到另一个点 (1, 5)。
3. 连接这两个点即可画出直线。
4. 求 x 轴交点时,令 y = 0,解得 x = -1.5;求 y 轴交点时,令 x = 0,解得 y = 3。
因此,函数图像与 x 轴交于 (-1.5, 0),与 y 轴交于 (0, 3)。
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,《一课一练》中的题目设计涵盖了基础知识、运算技巧以及综合应用等多个层面。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题,不仅关注答案本身,更要深入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