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过秦论第5段特殊句式】《过秦论》是西汉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,文章通过分析秦朝兴亡的过程,揭示了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”的深刻道理。第五段是全文的高潮部分,作者通过对秦始皇功业的回顾与总结,进一步强调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。
在语言表达上,第五段运用了多种特殊句式,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与表现力。以下是对该段中常见特殊句式的总结与分析:
一、特殊句式总结
句式类型 | 例句 | 说明 |
判断句 | “此天下之大本也。” | “也”表判断,说明秦朝的统治基础在于法度与威势。 |
宾语前置 | “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与为敌?” | “谁”作为疑问代词前置,构成反问句,加强语气。 |
状语后置 | “以区区之地,致万乘之势。” | “以……”为介词结构,修饰动词“致”,表示方式或手段。 |
被动句 | “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。” | “为……所……”结构,表示被动,突出秦朝的失败结局。 |
否定句中代词前置 | “非及乡时之士也。” | “之”作为代词前置,增强否定语气。 |
省略句 | “蹑足行伍之间,而倔起阡陌之中。” | 省略主语“陈涉”,使语言简洁有力。 |
对偶句 | 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 | 对仗工整,增强节奏感和气势。 |
二、特殊句式的作用分析
1. 判断句:用于明确表达观点,如“此天下之大本也”,强化了作者对秦朝统治根基的看法。
2. 宾语前置:通过疑问词前置,形成反问语气,增强文章的感染力。
3. 状语后置:使句子结构更清晰,有助于表达因果关系或方式。
4. 被动句:体现秦朝的失败并非偶然,而是必然结果,增强批判力度。
5. 否定句中代词前置:强调对比,突出秦朝与前代的差异。
6. 省略句:使语言简洁,避免冗长,增强文章的节奏感。
7. 对偶句:增强语言的韵律美,使文章更具文学色彩。
三、结语
《过秦论》第五段的语言艺术十分丰富,特殊句式的灵活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,也深化了思想内容。通过这些句式,贾谊成功地传达了对秦朝兴亡的深刻反思,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。理解这些特殊句式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与风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