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贲无咎什么意思】“白贲无咎”出自《周易·小畜卦》:“君子以懿文德。”而“白贲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易·贲卦》:“贲其趾,舍车而徒。”后世多有引申。在传统易学中,“白贲”常被解释为“素饰”,即不加修饰、返璞归真之意;“无咎”则意为“没有过失”。因此,“白贲无咎”整体可理解为:在朴素、自然的状态下行事,不会招致灾祸。
“白贲无咎”是《周易》中的一个概念,强调在行为或处事上保持简朴、自然,不刻意追求华丽或外在的装饰。这种状态被认为是合乎天道、顺应自然的表现,因而不会带来灾祸或过失。“白”代表纯洁、朴素,“贲”有装饰之意,“无咎”则是无过失、无灾祸的意思。因此,这句话鼓励人们回归本真,避免过度修饰和虚伪,从而达到一种平和、安稳的生活状态。
表格说明:
词语 | 含义 | 来源 | 解释 |
白 | 纯洁、朴素 | 《周易》 | 指不加修饰、自然本色 |
贲 | 装饰、文采 | 《周易·贲卦》 | 原指文饰,引申为外在表现 |
无咎 | 没有过失、无灾祸 | 《周易》 | 表示行为得当,不招致负面后果 |
白贲无咎 | 在朴素自然状态下行事,无过失 | 《周易》 | 强调内在修养与自然状态的重要性 |
结语:
“白贲无咎”不仅是对行为方式的指导,也是一种人生哲学。它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简单,才能避免因过度追求形式而带来的困扰与灾难。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