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倾巢之下焉有完卵】“倾巢之下焉有完卵”是一句源自《后汉书》的成语,字面意思是:如果鸟巢被倾覆了,那么里面的小鸟蛋还能完好无损吗?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当整体遭遇重大变故或灾难时,个体也难以独善其身,无法保全自己。
一、成语出处与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字面意思 | 鸟巢倾覆,卵必不存 |
引申意义 | 整体受损,个体难保;共荣共损 |
使用场景 | 描述集体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情境 |
二、成语内涵分析
1. 整体与个体的关系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大环境”对“小个体”的影响。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,一个组织、一个群体、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,往往直接影响到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命运。
2. 共存共亡的逻辑
“倾巢”象征着整个系统或结构的崩溃,“完卵”则代表个体的完整与安全。成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没有稳定的社会基础,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威胁。
3. 警示作用
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大局,不能只顾自身利益,忽视整体的安危。在危机面前,每个人都应有所担当,共同维护系统的稳定。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案例 | 解释 |
国家动荡时期 | 在战争或政治变革中,普通百姓的生活往往受到严重影响,无法独善其身 |
企业倒闭 | 公司破产后,员工失业、股东损失,所有人共同承担后果 |
社会事件 | 如经济危机、自然灾害等,都会波及到每一个人,无法置身事外 |
四、结语
“倾巢之下焉有完卵”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成语,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重大变局时,没有人能真正孤立存在。唯有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,才能在风雨中守护彼此的“卵”。无论是个人、组织还是国家,都应意识到:只有整体稳固,个体才能安心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