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郁达夫个人简介】郁达夫(1896年12月7日-1940年9月17日),原名郁文,字达夫,浙江富阳人,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、革命家、诗人。他是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。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,尤其在小说、散文和诗歌方面成就突出。
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,深受西方文学影响,回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,与鲁迅、郭沫若等人并肩作战。他主张文学应关注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,强调“自我表现”的文学理念。其代表作包括《沉沦》《故都的秋》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等,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人生、爱情、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,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。
在抗日战争期间,郁达夫积极投身于救国事业,曾赴南洋宣传抗日,最终在新加坡被日军杀害,牺牲时年仅44岁。他的牺牲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的一个悲壮篇章,也使他在中国文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郁达夫个人简介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原名 | 郁文 |
字 | 达夫 |
出生时间 | 1896年12月7日 |
逝世时间 | 1940年9月17日 |
籍贯 | 浙江富阳 |
职业 | 文学家、革命家、诗人 |
主要活动时期 | 20世纪初至1940年代 |
留学国家 | 日本 |
文学风格 | 感情细腻,语言优美,注重心理描写 |
代表作品 | 《沉沦》《故都的秋》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《迟桂花》等 |
社会贡献 | 参与新文化运动,推动文学革新;抗日战争中积极宣传抗日 |
牺牲方式 | 在新加坡被日军杀害 |
历史评价 |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,被誉为“浪漫主义文学巨匠” |
郁达夫的一生是文学与革命交织的一生,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。他用文字记录时代,用生命诠释信仰,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