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口技原文及翻译】《口技》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所写的一篇散文,记述了一位民间艺人通过模仿各种声音来表演的高超技艺。文章语言生动,描写细腻,展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。以下是对《口技》原文的总结与翻译,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理解与学习。
一、
《口技》通过一个夜晚的场景,描绘了一位口技艺人用嘴巴模仿各种声音,如犬吠、人声、火场、救火等,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。文章不仅展示了口技的艺术性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民间技艺的认可和欣赏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京中有善口技者。 | 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的人。 |
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,口技人坐屏障中,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 | 正赶上一次宾客大宴,在厅堂的东北角设置了一道八尺长的屏风,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,只有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把扇子、一块拍板罢了。 |
众宾团坐。 | 宾客们围坐在一起。 |
少顷,但闻屏障中寂,无敢哗者。 | 过了一会儿,只听见屏风里一片寂静,没有人敢大声说话。 |
夫齁声起,妇梦中咳嗽。 | 丈夫打起了鼾声,妻子在梦中咳嗽。 |
客舍内,夫叱大儿醒,妇抚儿乳。 | 客舍中,丈夫叫醒大儿子,妻子抚摸着孩子喂奶。 |
一时齐发,众妙毕备。 | 同时发出,各种声音都齐全了。 |
满坐宾客无不伸颈,侧目,微笑,默叹,以为妙绝。 | 所有在座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、斜着眼睛、微笑着、默默赞叹,认为非常奇妙。 |
未几,夫齁声起,妇拍而呜之。 | 不久,丈夫又打起了鼾声,妻子拍着孩子哄他睡觉。 |
又既有鼠作作索索,盆器倾侧,妇梦中咳嗽。 | 又听到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,盆子倒了,妇女在梦中咳嗽。 |
客舍内,夫叱大儿醒,妇抚儿乳。 | 客舍中,丈夫叫醒大儿子,妻子抚摸着孩子喂奶。 |
其声中,忽一人大呼“火起”,夫起大呼,妇亦起大呼。 | 忽然有一个人大喊“火着了”,丈夫起来大喊,妻子也起来大喊。 |
两儿齐哭。 | 两个孩子一齐哭起来。 |
俄而,百千人大呼,百千儿哭,百千犬吠。 | 不久,几百个人大喊,几百个孩子哭,几百条狗叫。 |
音中,夹杂:力拉崩倒之声,火爆声,呼呼风声,百千齐作;又夹杂:曳屋许许声,抢夺声,泼水声。 | 声音中夹杂着: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,爆裂声,呼呼的风声,数百种声音同时响起;又夹杂着:拖拉房屋的声音,抢夺声,泼水声。 |
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。 |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,没有一样不具备。 |
虽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;虽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其一处也。 | 即使人有上百只手,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,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;即使人有上百张嘴,每张嘴有上百根舌头,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。 |
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。 | 于是宾客们都变了脸色,离开座位,挽起袖子露出手臂,两条腿直发抖,几乎想要抢先逃跑。 |
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。 | 挽起袖子露出手臂,双腿颤抖,几乎要提前逃跑。 |
中间力拉崩倒之声,火爆声,呼呼风声,百千齐作;又夹杂:曳屋许许声,抢夺声,泼水声。 | 中间有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,爆裂声,呼呼的风声,数百种声音同时响起;又夹杂着:拖拉房屋的声音,抢夺声,泼水声。 |
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其一处也。 | 即使人有上百张嘴,每张嘴有上百根舌头,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。 |
逾时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 | 过了一会儿,只有一人、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把扇子、一块拍板罢了。 |
宾客意少舒,稍稍正坐。 | 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,逐渐坐好。 |
三、总结
《口技》是一篇以口技表演为题材的短文,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。文章结构清晰,语言生动,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。通过对比原文与翻译,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。
备注:本文为原创内容,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,适合用于语文学习、教学参考或文化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