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岌岌可危意思】“岌岌可危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物处于非常危险、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的状态。它形象地表达了局势的紧张与不稳定,多用于描述国家、组织、个人处境等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岌岌可危”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,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: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岌岌可危 |
拼音 | jí jí kě wēi |
出处 | 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民莫不逸,我独不敢宁。哀哉!哀哉!天之降命,如彼何?人之无良,如彼何?”后世引申为“岌岌可危”。 |
含义 | 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国家、组织、事业、个人处境等处于极度危险状态。 |
近义词 | 危在旦夕、千钧一发、风雨飘摇 |
反义词 | 安然无恙、稳如泰山、固若金汤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国家局势 | “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岌岌可危,随时可能爆发金融危机。” |
企业状况 | “由于资金链断裂,这家企业目前岌岌可危。” |
个人处境 | “他因负债累累,生活岌岌可危,几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。” |
项目风险 | “该项目进度严重滞后,已岌岌可危,必须立即采取措施。”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岌岌可危”强调的是“即将发生危险”,而非已经发生了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在轻松或中性场合误用。
- 在正式写作中,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成语,以免显得生硬。
四、总结
“岌岌可危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警示意味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当前局势的不稳定和潜在的危机。通过合理使用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需注意语境与表达方式,以确保信息传达准确、自然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及用法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