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至死方休的词语意思至死方休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至死方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行为或情绪状态。它的字面意思是“直到死亡才停止”,引申为“不达目的不罢休”的坚定态度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、冲突或某种目标时,表现出极强的坚持和执着,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至死方休 |
拼音 | zhì sǐ fāng xiū |
释义 | 直到死亡才停止;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后人引申为“至死方休”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人意志坚定或行为极端。 |
近义词 | 坚持不懈、誓不罢休、至死不渝 |
反义词 | 半途而废、知难而退、见好就收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冲突中 | 他与对方争执不下,直至一方受伤才肯罢休,可谓至死方休。 |
爱情中 | 她对他的爱至死方休,即使分离多年仍不改初衷。 |
工作中 | 他为了完成项目,连续加班数月,直到项目成功才休息,真是至死方休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至死方休”虽有积极的一面,如体现决心和毅力,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带有负面色彩,表示过于偏执或不顾后果。
-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,避免误解其含义。
- 在正式写作中,建议搭配具体情境,以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总结
“至死方休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,表达了极致的坚持与执着。它既可以用来赞扬人的坚韧不拔,也可以警示人们不要走向极端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根据语境合理运用,避免误读或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