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判断句五种句式

2025-10-15 10:43:43

问题描述:

判断句五种句式,快急哭了,求给个正确方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5 10:43:43

判断句五种句式】在古代汉语中,判断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,用来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判断关系,即“是……”或“不是……”。判断句的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“是”字句,它通常通过虚词、语序或语气来表达判断意义。以下是常见的五种判断句句式总结:

一、直接用“者”“也”构成判断句

这是最典型的判断句形式,常用于文言文中,表示对事物的性质或身份进行判断。

结构: 主语 + 者 + 谓语 + 也

例句:

- 楚人有涉江者。(《战国策》)

- 大王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
特点:

- “者”用于强调主语,“也”用于加强判断语气。

- 有时“者”和“也”可以单独使用,如“吾乃二世也”、“此非吾之过也”。

二、用“乃”“是”“则”等副词表示判断

这类句式通过副词来明确主谓之间的判断关系,常见于书面语中。

结构: 主语 + 副词 + 谓语

例句:

- 此乃天命也。(《三国志》)

- 是故圣人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(《岳阳楼记》)

- 今则来,明则往。(《左传》)

特点:

- “乃”表示“就是”,“是”表示“这”,“则”表示“就”。

- 这类判断句语气较为肯定,常用于议论或说明。

三、无标志判断句

这种句式不使用任何判断词,依靠上下文或语义来判断主谓之间的关系。

结构: 主语 + 谓语(无判断词)

例句:

- 诸葛亮,蜀之良相也。(《三国志》)

-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(《论语》)

特点:

- 有时“也”或“矣”等语气词可辅助判断。

-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。

四、用“为”“是”表示判断

“为”和“是”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判断,尤其在古文中有特殊用法。

结构: 主语 + 为/是 + 谓语

例句:

- 吾为子先路。(《左传》)

- 余为伯劳,君为鸿鹄。(《汉乐府》)

特点:

- “为”常用于表示身份、职责或结果。

- “是”在某些情况下可代替“此”,但多用于现代汉语。

五、用“非”表示否定判断

否定判断句用于表示“不是……”,常用“非”作为否定词。

结构: 主语 + 非 + 谓语

例句:

- 人非生而知之者。(《师说》)

- 此非吾所欲也。(《孟子》)

特点:

- “非”是常见的否定判断词,语气坚定。

- 有时也可与“也”连用,如“非我也,兵也。”

判断句五种句式总结表

句式类型 典型结构 举例 特点
1. “者”“也”式 主语+者+谓语+也 楚人有涉江者 强调主语,语气肯定
2. 副词判断式 主语+副词+谓语 此乃天命也 使用“乃”“是”“则”等副词
3. 无标志判断句 主语+谓语 诸葛亮,蜀之良相也 依靠语境判断
4. “为”“是”判断式 主语+为/是+谓语 吾为子先路 表示身份或关系
5. 否定判断式 主语+非+谓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使用“非”表示否定

通过以上五种判断句式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表达方式。这些句式不仅丰富了文言文的表现力,也为学习古文提供了重要的语法依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