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践论经典语录摘抄】《实践论》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撰写的重要哲学著作,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。该文系统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,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深远影响。本文将从《实践论》中精选部分经典语录,并结合其思想内涵进行简要总结,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观点。
一、经典语录摘抄(按主题分类)
序号 | 经典语录 | 思想内涵 |
1 | “人的认识,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,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、自然的性质、自然的规律性,……” | 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,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不断深化对世界的理解。 |
2 | “认识的能动性,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,也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。” | 指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,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。 |
3 | “没有革命的理论,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。” |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,但理论必须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。 |
4 | “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这种形式,循环往复以至无穷,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,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。” | 揭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,强调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深化的根本动力。 |
5 | “人们的社会存在,决定人们的思想。” | 说明社会现实对人的思想的决定作用,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。 |
6 | “真理的标准,只能是社会的实践。” | 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。 |
7 | “认识的阶级性,是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,所处的环境不同,所受的教育不同。” | 强调认识受阶级立场的影响,需结合具体历史条件分析问题。 |
8 | “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,是要在实际斗争中运用它,而不是背诵它。” | 倡导实事求是,反对僵化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。 |
二、总结
《实践论》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刻揭示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。文章强调,认识来源于实践,又反过来指导实践,二者相互促进、螺旋上升。作者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,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,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。
通过对《实践论》中经典语录的整理与分析,可以看出,毛泽东同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提出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哲学观点,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。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尤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,更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,避免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
结语:
《实践论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,更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依据。在学习和工作中,应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,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