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亥时是几点】在中国传统的时辰划分中,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。这些时辰不仅用于时间的划分,还与古代的历法、节气、风水等文化密切相关。其中,“亥时”是十二时辰中的最后一个时辰,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“亥时是几点”,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出发,结合具体时间换算,进行详细说明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。
一、什么是亥时?
“亥时”是十二时辰之一,属于阴时,通常被认为是夜晚最深的时段。根据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,亥时对应的现代时间为 21:00 至 23:00。这个时间段在古代常被视为“人静、鬼动”的时刻,因此也有“夜半三更”的说法。
二、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
以下是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照表:
| 时辰 | 对应时间(现代) | 传统名称 |
| 子时 | 23:00 - 01:00 | 夜半 |
| 丑时 | 01:00 - 03:00 | 鸡鸣 |
| 寅时 | 03:00 - 05:00 | 平旦 |
| 卯时 | 05:00 - 07:00 | 晨朝 |
| 辰时 | 07:00 - 09:00 | 日出 |
| 巳时 | 09:00 - 11:00 | 食时 |
| 午时 | 11:00 - 13:00 | 日中 |
| 未时 | 13:00 - 15:00 | 日昳 |
| 申时 | 15:00 - 17:00 | 晡时 |
| 酉时 | 17:00 - 19:00 | 日入 |
| 戌时 | 19:00 - 21:00 | 黄昏 |
| 亥时 | 21:00 - 23:00 | 夜半 |
三、亥时的意义与文化背景
在传统文化中,亥时不仅是时间的划分,也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。古人认为,亥时是天地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,适合静心、冥想或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。此外,由于此时夜深人静,也常被用来作为修道、养生的重要时段。
四、总结
“亥时”是十二时辰中的最后一个时辰,对应现代时间的 21:00 至 23:00。它不仅是时间上的一个节点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之一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时辰的具体含义,可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民俗资料,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