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梵天寺木塔文言文翻译】《梵天寺木塔》是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的一篇关于建筑技术的文章,主要讲述了当时木塔的建造过程、结构特点以及工匠的高超技艺。文章语言简练,内容详实,展现了古代中国在建筑领域的智慧与成就。
一、
《梵天寺木塔》记述了杭州梵天寺内一座木塔的建造情况。文中提到,这座木塔由一位名叫喻皓的匠人主持修建,其设计精巧、结构稳固,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。文章通过描述木塔的构造方式、施工细节和力学原理,反映了古人对建筑力学的理解和应用。同时,也赞扬了喻皓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
| 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| 梵天寺木塔,乃吴越时所建,其高可数百尺。 | 梵天寺的木塔,是五代吴越时期建造的,高可达几百尺。 |
| 塔身用木为骨,外覆以板,上下相承,无一钉。 | 塔身以木材为骨架,外层覆盖木板,上下连接,没有使用一根钉子。 |
| 其制甚工,匠人喻皓为之。 | 这种建造方式非常精巧,是由匠人喻皓负责建造的。 |
| 皓尝谓人曰:“吾之术,非徒技也,乃理也。” | 喻皓曾对人说:“我的技艺,不只是技巧,更是道理。” |
| 盖塔之高,必有风动;风动则塔摇,摇则不稳。 | 因为塔很高,必定会受到风的影响;风动就会使塔摇晃,摇晃就不稳定。 |
| 故其构架,必以重物压之,使不动。 | 所以它的结构必须用重物压住,使其不会晃动。 |
| 皓之法,先筑基,次立柱,次架梁,次铺板,次覆瓦,皆循序渐进,不可躐等。 | 喻皓的方法是先筑地基,再立柱子,然后架梁,再铺板,最后盖瓦,都是按顺序进行,不能跳过步骤。 |
| 人或问之曰:“塔既高,何以不倾?” | 有人问他:“塔这么高,怎么会不倒塌呢?” |
| 曰:“吾以木为骨,以板为体,以泥为黏,以石为镇,故能久而不坏。” | 他回答说:“我用木头作骨架,用木板作主体,用泥浆粘合,用石头压重,所以能长久不坏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梵天寺木塔》不仅是一篇关于建筑技术的记录,更是一篇展现古人智慧与匠心精神的文章。通过对木塔结构的详细描写,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在力学原理上的深入理解。而喻皓作为一位杰出的工匠,其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
此篇文章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,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