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龙蟠虎踞意思
导读 【成语龙蟠虎踞意思】“龙蟠虎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、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历史、军事、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。
【成语龙蟠虎踞意思】“龙蟠虎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、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历史、军事、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。
一、成语释义
龙蟠虎踞:原意是指龙盘绕、虎蹲伏,比喻山势雄伟险峻,也用来形容人有威仪、气度不凡。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地形或人物的威势与稳固。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大志,不能与争锋;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”后世引申为形容地势险要。
- 现代用法:多用于描写山川形势或人物的威严、地位稳固。
二、成语详解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龙蟠虎踞 |
| 拼音 | lóng pán hǔ jù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 |
| 本义 | 形容山势险要、地势雄伟 |
| 引申义 | 比喻人物威仪、势力稳固 |
| 常用场景 | 地理描写、人物形象塑造、历史评价等 |
| 近义词 | 山高水长、地势险要、雄浑壮阔 |
| 反义词 | 平坦无奇、软弱无力、平淡无味 |
三、使用示例
1. 地理描写:
“南京城依山傍水,龙蟠虎踞,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2. 人物描写:
“他虽年纪不大,却举止端庄,颇有龙蟠虎踞之风。”
3. 历史评价:
“建康(今南京)龙蟠虎踞,是历代王朝定都的首选之地。”
四、总结
“龙蟠虎踞”这一成语,既有对自然地貌的生动描绘,也蕴含着对人物气质和权力稳固的象征意义。它不仅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力量、威严和地理优势的深刻表达。在实际运用中,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解释和用法,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