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范式言而有信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“范式言而有信”出自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,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士人范式守信用、重诺言的故事。文章通过范式与友人张劭之间的约定,展现了古人对“信”的高度重视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诚信为本”的价值观。
在古代社会,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,更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。范式的言行一致、信守承诺,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。本文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和分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,并结合现代视角探讨“信”的现实意义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| 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| 范式字巨卿,少与汝南张劭为友。 | 范式,字巨卿,年轻时与汝南人张劭是朋友。 |
| 劭字元伯,二人并游太学。 | 张劭,字元伯,两人一起在太学学习。 |
| 后别,式谓元伯曰:“后二年当还。” | 后来分别时,范式对张劭说:“两年后我会回来。” |
| 乃共克期日。 | 于是他们约定了日期。 |
| 后二年,元伯病笃,临终,谓其母曰:“巨卿,信人也,必不来矣。” | 两年后,张劭病重,临终前对母亲说:“范巨卿是个讲信用的人,一定不会来了。” |
| 母曰:“巨卿信士,岂欺汝哉?” | 母亲说:“范巨卿是个讲信用的人,怎么会欺骗你呢?” |
| 未几,式果至。 | 不久,范式果然来了。 |
| 哭之,如丧其亲。 | 他为张劭哭泣,如同失去了亲人一样。 |
| 既葬,乃去。 | 安葬之后,才离开。 |
三、核心思想解析
1. 信义为本
范式与张劭之间的约定,体现了古人对“信”的重视。无论时间多长,只要答应的事情,就必须做到。
2. 友情至上
范式不顾路途遥远,如期赴约,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责任感。
3. 道德楷模
范式的行为成为后世推崇的榜样,说明在古代社会,一个人的品德比才华更加重要。
四、现实启示
在现代社会,诚信依然是人际交往和社会运行的基础。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商业合作,“言而有信”依然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。范式的故事提醒我们:做人要讲信用,做事要守承诺,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
五、结语
“范式言而有信”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传承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友情,建立在信任之上;真正的人格,源于诚信之中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更应铭记这一传统美德,做一个言出必行、信守承诺的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