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诗歌会名词解释】中国诗歌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团体,成立于1932年,是左翼文艺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组织之一。该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新诗的发展,倡导现实主义创作方向,强调诗歌与社会、人民的联系。其成员多为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诗人,主张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,揭露黑暗,唤起民众觉醒。
以下是对“中国诗歌会”的总结性文字及表格形式的解释:
一、总结性文字
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,由穆木天、任钧、蒲风等诗人发起,是左翼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力量。它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,同时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,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政治意义。该会提倡“大众化”、“通俗化”的诗歌创作,主张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人民的情感与诉求。其作品多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、民族危机和社会不公,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时代精神。
中国诗歌会虽存在时间不长(约1932-1937),但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尤其在推动新诗走向大众化、现实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为后来的抗战诗歌和解放区诗歌奠定了基础。
二、中国诗歌会名词解释(表格)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中国诗歌会 |
| 成立时间 | 1932年 |
| 发起人 | 穆木天、任钧、蒲风等 |
| 性质 | 左翼文学团体,新诗创作组织 |
| 主张 |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,提倡现实主义、大众化、通俗化 |
| 创作方向 | 反映社会现实,关注人民生活,揭露社会黑暗 |
| 语言风格 | 多用口语化语言,贴近大众 |
| 影响范围 |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对后来的抗战诗歌和解放区诗歌有深远影响 |
| 存续时间 | 1932年—1937年 |
| 代表人物 | 穆木天、任钧、蒲风、杨骚、殷夫等 |
| 历史地位 |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团体,推动新诗走向大众化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中国诗歌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,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现实关怀,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成为连接新诗与大众、艺术与政治的重要桥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