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

2025-11-15 16:58:54

问题描述: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,急!求大佬出现,救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5 16:58:54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】“当仁不让于师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,是孔子对弟子子路所说的一句话。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责任、担当与道德选择的核心理念。在古代,教育和伦理观念强调尊师重道,但孔子在此提出,面对仁德之事时,即使是老师,也不应让贤,应主动承担。

以下是对“当仁不让于师”的注释内容及其出处的总结与分析:

一、原文出处

出处 原文 出处典籍
《论语·卫灵公》 子曰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 《论语》

二、字词解释

字词 解释 出处/来源
当仁 面对仁德之事 ——
不让 不退让、不推辞 ——
于师 对于老师 ——

三、注释与解读

注释内容 解读说明 出处/来源
“当仁不让于师” 意为:在面对仁德之事时,不应因为对方是老师而退让。 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孔子对子路的教诲 孔子借此教导弟子,面对正义和道德责任时,应勇于担当,不因身份差异而犹豫。 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儒家伦理观 强调个人在道德面前的主动性,而非一味服从权威。 《论语》及后世儒家经典

四、历史背景与影响

- 背景: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,社会动荡,礼崩乐坏。他主张恢复周礼,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。

- 影响:此句成为后世儒家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,鼓励学生在面对是非时要有独立判断力,不应盲从权威。

五、现代意义

现代意义 解读
责任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正义与责任时,应勇敢承担,而非推诿他人。
教育理念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,更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道德勇气。
人际关系 在团队或组织中,不应因地位高低而忽视自身应尽的责任。

六、相关引用与扩展

引用内容 出处 说明
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 《论语·为政》 与“当仁不让”相呼应,强调见义勇为的重要性。
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 《论语·卫灵公》 强调追求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。

总结

“当仁不让于师”不仅是对弟子的劝诫,更是对后世的一种精神指引。它强调了在面对道德与责任时,不应因身份、地位而退缩,而是要勇敢地承担责任,践行仁德。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抉择时,保持正直与担当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