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山子传原文翻译】一、
《方山子传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,通过对“方山子”这一人物的描写,展现了他淡泊名利、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。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方山子的个性与经历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:
1. 开头介绍方山子的身份背景:他是陈慥,字君实,是“异人”,有不凡之处。
2. 描述他的外貌和性格:身穿布衣,不修边幅,但目光炯炯,气度不凡。
3. 讲述他的经历:年轻时曾游历四方,后来归隐山中,过着简朴生活。
4. 通过苏轼与他的交往,进一步展现其性格:他虽隐居,但仍有豪情壮志,不为世俗所动。
5. 结尾点题:指出方山子是一个“奇人”,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向往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方山子,光、黄间人。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 | 方山子是光州、黄州一带的人。年轻时仰慕朱家、郭解那样的人,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。 |
| 稍壮,折节读书,欲以此驰骋当世,然终不遇。 | 等到长大后,他改变了志向,开始读书,想借此在世上有所作为,但最终没有遇到机会。 |
| 独好贾谊、陆贽书,读之慨然太息。 | 只喜欢读贾谊、陆贽的文章,读完常常感慨叹息。 |
| 余谪黄州,寓居城东,步往见焉。 | 我被贬到黄州,住在城东,步行去拜访他。 |
| 其妻曰:“君有意于世路乎?” | 他的妻子问:“你是否还想涉足仕途?” |
| 曰:“吾无是也。” | 他说:“我没有这个意思。” |
| 因而笑曰:“子知予者邪?吾非有志于世,亦非无志于世也。” | 于是笑着说:“你知道我吗?我不是有意于世俗,也不是无意于世俗。” |
| 吾少时,尝欲从军,今老矣,不能为也。 | 我年轻时曾想从军,现在年纪大了,不能实现了。 |
| 吾闻刘显之死,悲之。 | 我听说刘显死了,感到悲伤。 |
| 而予则不然,予虽不善,亦不至如彼。 | 而我却不同,我虽然不擅长,也不至于像他那样。 |
| 吾常自谓:“不为五斗米折腰。” | 我常说:“我不为五斗米折腰。” |
| 然予未尝得一官,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哉? | 然而我从未得到一个官职,怎能为了五斗米而低头呢? |
三、结语
《方山子传》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,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。它通过对方山子的描写,表达了苏轼对人生价值的思考,以及对隐士精神的推崇。文章语言朴素,情感真挚,具有较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或扩展内容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