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幅员是什么意思】“幅员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地理范围上的广度和面积。它不仅涉及领土的大小,还包含了对国土广阔程度的概括性表达。在日常使用中,“幅员辽阔”是常见的搭配,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广大、地域广阔。
下面是对“幅员”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:
一、基本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名词 |
拼音 | fú yuán |
基本含义 | 指国家或地区的疆域范围,强调面积大、地域广 |
常见搭配 | 幅员辽阔、幅员广阔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幅”原意为布匹的宽度,引申为范围、限度;“员”则指边界的长度或范围。合起来,“幅员”即表示一个区域的广度和边界范围。
在古代文献中,“幅员”多用于描述国家的疆域,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中就有类似用法。现代汉语中,“幅员”更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,尤其是在介绍国家、地区时使用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举例 |
国家介绍 | “中国幅员辽阔,地大物博。” |
地理教学 | “我国幅员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。” |
新闻报道 | “幅员广阔的西部地区正在快速发展。” |
四、与其他相关词的区别
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幅员”的区别 |
面积 | 指具体的土地数量 | 更偏向数字概念 |
领土 | 指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土地 | 强调法律和政治意义 |
地域 | 指某一特定区域 | 更侧重于文化和地理特征 |
五、总结
“幅员”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词汇,主要用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和范围。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,更承载着对国土广袤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注意其正式性和书面语色彩,适合用于文章、报告、新闻等正式场合。
通过了解“幅员”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及其他国家在地理、历史、文化方面的丰富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