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哪首诗】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出塞》。这句诗以简洁而深远的语言,描绘了边塞的苍凉与历史的厚重感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一、诗句出处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 | 秦时明月汉时关 |
出处 | 唐代·王昌龄《出塞》 |
诗题全称 | 《出塞》(其一) |
作者 | 王昌龄 |
朝代 | 唐代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背景 | 描写边塞战事和戍边将士的豪情 |
二、诗歌原文及赏析
原文:
> 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> 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赏析:
这首诗通过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一句,将时间拉回到秦汉时期,表达了对古代边防将士英勇守卫国家的敬仰。诗人借古讽今,抒发了对当时边疆局势的担忧以及对良将的渴望。
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。“但使龙城飞将在”中的“飞将”指的是西汉名将李广,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期待。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则是对和平的向往,希望边境安宁,百姓安居。
三、诗句意义解析
- 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:并非指秦朝的月亮和汉朝的关隘,而是用“秦时”“汉时”来强调边塞的历史悠久与战事频繁。
- 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:说明远征战士未能归来,反映出战争的漫长与无情。
- “但使龙城飞将在”:表达对杰出将领的期望。
- 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:象征对国家安全的坚定守护。
四、总结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出塞》,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。它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壮阔与战事的惨烈,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英雄的深切期盼。该诗句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出塞》的其他版本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继续查阅唐诗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