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哪本书】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”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,常被用来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,即使面对权贵也不偏袒,就像绳子不会因为弯曲而改变其直度一样。那么,这句话究竟出自哪本书呢?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原文出处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句子 | 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 |
| 出处 | 《尚书》 |
| 作者 | 不详(古代儒家经典) |
| 含义 | 法律不应偏袒权贵,应如绳子般刚直不阿,不因外力而弯曲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”最早见于《尚书·大禹谟》,原文为:“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无刑,俾民自保。钦哉,钦哉,惟刑之恤哉!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。”意思是说,法律不应偏袒权贵,应当像绳子一样刚直,不因外力而弯曲。
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法治精神的追求,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即使是权贵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。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儒家学派中被广泛继承和发展,成为历代治国的重要理念之一。
三、相关背景知识
- 《尚书》:又称《书经》,是中国最早的官方历史文献汇编,内容多为上古至周代的政治言论和典章制度。
- 儒家思想:强调“礼治”与“法治”相结合,主张以德服人,但同时也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。
- “法不阿贵”: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,如韩非子、董仲舒等人都曾对此进行阐述。
四、结论
综上所述,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”出自《尚书》,表达了法律应公正无私、不惧权势的思想。这句话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,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现实价值,提醒我们在法治社会中,法律应当是公平的守护者,而不是权力的附庸。
总结表格:
| 问题 | 答案 |
| 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”出自哪本书? | 《尚书》 |
| 原文出处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 |
| 含义 | 法律应公正无私,不因权贵而偏袒 |
| 思想背景 | 儒家法治思想的体现 |
| 现实意义 | 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这句话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结晶,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参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