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意思

2025-09-27 05:26:39

问题描述:

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意思,有没有人理理我?急需求助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7 05:26:39

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意思】一、文章总结

《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》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是孟子论述“仁政”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。文章通过类比和论证,强调了“仁政”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,指出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,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;反之,若失去民心,则会众叛亲离,难以长久。

文中以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为核心观点,说明战争胜利的关键不仅在于地理优势或时机,更在于人心的向背。孟子进一步指出,一个国家要安定,必须依靠“人和”,即民众的支持与团结。

此外,文章还通过对比“得道”与“失道”的不同结果,阐明了“仁政”与“暴政”的根本区别,表达了儒家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政治理念。

二、原文与意思对照表

原文 意思
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 天时(有利的时机)不如地利(有利的地形),地利不如人和(人心所向)。
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 一座三里见方的小城,外有七里长的城墙,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。
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;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 围攻它的人一定得到了有利的时机,但仍然不能取胜,这说明天时不如地利。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;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 城墙不是不高,护城河不是不深,兵器不是不锋利,粮食不是不多,但守军却弃城逃跑,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。
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 所以说,使人民定居不靠边界的限制,巩固国家不靠山川的险要,威慑天下不靠武器的精良。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 得到“道”的人(即施行仁政的人)会有很多人帮助他,失去“道”的人(即施行暴政的人)则会很少有人支持他。
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 支持少到极点,连亲戚都会背叛他;支持多到极点,天下人都会归顺他。
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 凭借天下人的归顺,去攻打那些被亲人背叛的人,所以君子不打仗,一旦出战就一定会胜利。

三、总结

《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》不仅是古代军事战略的论述,更是对政治伦理的深刻反思。它强调了“仁政”与“民心”的重要性,提醒统治者要以德服人,而非仅靠武力或权谋。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启发我们在管理、领导乃至人际关系中,应注重道德与人心的力量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