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正襟危坐的危是什么意】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端正地坐着,态度严肃、庄重。但其中的“危”字,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。其实,“危”在这里并不是“危险”的意思,而是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意义。
一、
“正襟危坐”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,原意是整理好衣襟,端正地坐着,表示对礼仪的重视和对场合的尊重。其中“危”字并非现代汉语中“危险”的意思,而是通“韦”,意为“正直、端正”。因此,“危”在此处应理解为“端正、正直”。
在古代,“危”与“韦”同音,且“韦”有“正直、端正”的含义。因此,“正襟危坐”中的“危”实为“正直、端正”之意,强调的是人的坐姿要端庄、规矩,体现出一种庄重的态度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成语 | 正襟危坐 |
| 出处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 |
| 字面解释 | 整理衣襟,端正地坐着 |
| “危”的含义 | 通“韦”,意为“正直、端正” |
| 现代常见误解 | 认为“危”是“危险”的意思 |
| 实际含义 | 表示庄重、严肃的坐姿,体现礼仪 |
| 文化背景 | 古代礼仪制度下的行为规范 |
三、结语
“正襟危坐”虽然看似简单,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。“危”字虽不常见,但在古文中有其特定的意义。了解这些细节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本义,也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礼仪和仪态的重视。


